德禅法师与各位爱心人士在禅房亲切交流
中国周易新闻网(记者:许顺喜 )2018年9月23日上午(中秋前夕),由北京德祥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组织的首都爱心人士杨照文、李希生、王少华、塔拉吉斯、张栩、王宝辉等一行来到长城脚下的千年皇家古寺敕赐和平寺进行文化交流。期间,受到和平寺住持、北京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德禅法师的热情接待。
唐太宗李世民题名的“敕赐和平寺”
走进和平寺,让我们首先感受到是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寺院的工匠师傅虽然在忙碌的修缮,但整个古建筑布局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依山而建,仍然彰显出皇家寺院的独特魅力。站在和平寺观望北京城,一马平川,能让你深深体会到繁华都市后的幽静。
在德禅法师的禅房内,他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和平寺历史发展状况,随后就他理解中的佛教思维与大家关心的人生诸问题进行深度讲解和探讨。
和平寺住持德禅法师向大家讲述寺院发展历史
当记者问及德禅法师,民间盛传“先有和平寺,后有潭拓寺,再有北京城”的典故从何说起?法师告诉大家,和平寺随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由唐代名将尉迟恭督建,唐太宗李世民题名“敕赐和平寺”。但相传此处在晋代(281—316)时就有一个小庙,故在当地流传:“先有和平寺,后有潭柘寺”的俗语,以示其古老。和平寺自古就是京北大寺,可以和怀柔红螺寺齐名,在唐、宋、元、明、清各代均得到过修葺。
德禅法师与大家一起分享禅语心得体会
在和大家的交流中,我们除了看到德禅法师精心编写的《人间禅境——尘世中的清凉心语》一书外,还感受到了法师用书法艺术形式书写了上千种“和”字魅力。
和平寺住持德禅法师在他的书房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谈及“和”文化,德禅法师认为,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等特征。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和”字,即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提倡“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有利于处理现代社会各种矛盾,以保持社会的稳定,这也是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自然、社会、人际、身心、文明中诸多元素之间的理想关系状态。
德禅法师与爱心人士集体合影留念
通过这些细节的观察,你就能了解到,德禅法师并非是现代僧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与这个世界是完全接轨的。读读德禅法师所著的书,你就会深刻体会到他以佛心对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人看透世间名利,快乐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凡人眼中的向佛便是看破红尘。
活动交流结束后,北京德祥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照文,爱心人士王宝辉代表大家向和平寺捐赠了大米和食用油,和平寺住持德禅法师也对大家的爱心善举表示感谢,并希望大家常来和平寺做客。
主办单位:华夏快讯网 信箱: jingjinews@163.com
本站资源除注明来源"华夏快讯网"外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发布,数据仅供参考,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或纠正,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豫ICP备170340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