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墨,一个执意拿诗歌去丈量灵魂高度的诗人
——诗歌《沿着长城拾阶而上》自我超越的启示
绿 岛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能够用诗歌的荆条去丈量灵魂高度的诗人,一定有着他(她)自身起点相应的原始高度,这种缘定的高度包括天分、修为、情商以及对于诗性的感悟和对于人性的凸显,最后就是对于神性的领悟与接近,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将是通过诗歌(作品)来体现的。可见,作品对于诗人,犹如生命机体内部的中枢神经。
值得庆幸的是,诗人琴墨用生命分担着艺术(诗歌)的重量,拿情感释放着文字的梦幻,并让灵魂的高度在诗歌的纬度上呈现,一种坚韧、顽强的攀援的姿态,足以令人惊愕。
一、关于长城的古老命题
仅仅从存在的意义和物理的层面去考量,长城就是一座带有历史遗痕的墙,蜿蜒曲折的斑驳陆离之中,依稀可见岁月的流觞与冷刃一样蛰伏的目光。
然而,诗人的使命却一定要赋予它(长城)血肉的温度,情感的绵延乃至于生命不绝的蠕动的气息。于是,在华夏大地上的北中国巍峨矗立着的长城,就是一种民族的象征或与尊严有关的立体的符号。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诗人们纷纷走上长城,走进历史的烽火台,在那里眺望古老的燕山余脉的风姿,绵延逶迤的视线,终于淹没了血脉喷张的情感,时光(历史)的汪洋,已然在长城的脚下汹涌澎湃,再后来,诗人们就自觉地变成了长城上腰身上的一块块青砖。
这不应是一种带有使命感的自我定位,也不是泛抒情时代的余温或鼓噪,今天,我们重新地面对长城,重新去审视、考量它存在的现实意义乃至历史的厚重情感,诗人总是让自己语言的根脉置身于纷纭历史结构的内部,总是以凝思的高度与俯瞰的视角,走出一种(突围)原始的、固态的形状或轮廓,他们将诸如生命的思考乃至家国情怀的凸显赋予时代感或生命的意义,而不是去纠结于长城的自身存在与特定时空对接的空茫或慨叹。
尽管这是一个带有传统意念和历史命题的庞大抒情,但是,让这个博大深远的自身形象再一次复活、跃动起来的,必定是诗人的审美理想和一种接近于崇高的艺术使命。
二、由诗人到诗歌的审美嬗变
诗人琴墨执意要《沿着长城拾阶而上》,熠熠的晨光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个倔强而又婀娜的身影,在时光的黎明中,让我又一次见到了一轮诗歌的太阳。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诗人琴墨及其作品,此前曾有过一些零星的评述文字,而关于琴墨诗歌的由委婉、细腻、至真至纯童话意境的审美过渡、演变到重大题材的宏阔、凝练以及自由、独立生命意志的全方位介入,及至于诗歌写作深度与广度的延伸,诗歌艺术水准的强力攀升,在她近几年的创作实践中,应该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而这首作为戊戌年的收官之作《沿着长城拾阶而上》,则是诗人日渐臻于纯粹、强大的最有力的证明。
事实上,每一个优秀的诗人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嬗变和突围的过程,说白了这就是一个诗人(艺术家)突破自我、解放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质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漫长的也是充满了阵痛与蜕变的过程,只是在这个过程来临之际的前兆或其演变行进的状态中,不易被诗人察觉而已。
另一个严酷的事实却是,有的艺术家或诗人,虽然尽管经历了遥远的守望期,却没有期待到这个自我涅槃的来临,他们浑浑噩噩地几乎是在拿光阴重复着自己,而原地踏步的机械式的运动,让他们遗憾地消耗掉许多大好的生命时光。
我们说,琴墨在一个严寒的冬天的季节,欢欣雀跃地迎来了自己诗歌生命的春天,其最大的理由就是诗歌《沿着长城拾阶而上》的诞生。它(作品)既带有诗歌审美与艺术自身的嬗变与递进,更昭示着诗人踏上诗歌创作新高度、新起点的必然。所以我们愿意这样带有某种界定性质地说:对于诗人琴墨而言,一个冷静、清醒的认识必须确立,那就是这首《沿着长城拾阶而上》的作品,已经是具有了诗人创作路途中分水岭和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或者说,通过这首诗歌充分标志着诗人对于过去时的告别,更是诗人迈向崭新诗歌创作历程(新时代)的号角和滥觞。
图片来自网络
诗人可以意识不到它的到来,诗人也可以去忽略一种内在质变的缓慢形成,但是诗歌本身却无法忽略它的存在,受众与读者可以用切身的感受、感悟来回馈作者。此时的诗人最重要的认识,一定是冷静、清醒、客观的自我定位。这种定位既不是自我狭隘的谦卑,又不是失去理智的膨胀,而是处于对诗歌、对自我高度负责任的在创作历程上的合理而清醒导航与定位。
三、诗歌《沿着长城拾阶而上》的诸多艺术特质
其一,我以为“沿着长城拾阶而上”的,不仅仅是诗人对于现实与历史辨析中的个体姿态的确立,更是诗人对于诗歌本体重新解读、认识的全新过程,而这种拾级而上的攀援意识,即是自觉的也是必然的,在诗歌的内部,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冷静地解剖、审视自己身影的过程。此时的长城,终究还是一个丰满、强大的表象的存在,而诗人要守护的,应该是内心铸就的那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其二、是诗人朴素情感的日久天长的积淀与下沉。这种积淀与下沉是诗人走向唯美主义的必然过程,也是诗人对于诗歌旷日持久的坚守与秉承其大义的过程,只是在积淀与下沉的路径中,诗人遇到了长城的真实意向的介入,作为接纳和承受(积淀与下沉)的载体,长城就理所当然地成就了诗人抒情乃至审美对象合理的突破口和强大而厚重的表述通道(平台)。正是在这条幽深甚至还有些陌生的通道中,诗人不可避免地遇到(想象)了光阴的彼此碰撞,情感的伤逝,历史伤口的坚硬与长城自身的悲剧情结的诞生。刀光剑影必定要像血浆一样染红故事里的每一个细节,而诗人所要承受的,应是另一种高度上的期盼和承诺:“我要攥紧千年战事里的沉浮/在沉重的心事中,推开一抹红头巾的艳丽/让冒烟的头颅生出一道闪电/无数的白骨被一阵清风悄悄掩埋/鸽子撞破一朵白云/翅膀划开蓝天的高度”。
这是诗人的自白,更应理解为是诗歌文本的自白。
其三、则是诗歌中刚与柔的结合,与其说这是一种艺术手法上的技术处理,倒不如说是诗人真实的内心独白。那种无比强大、坚硬、恢宏、冷韧一般的语言的背后,于此相对应的除了那道巍峨、孤傲的长城之外,还有一道容易让人忽略和遗忘的身影,与前者的铁血、孤峭相比,这道身影却是柔弱的,古道热肠那种饱含了无限憧憬与巨大牵挂的母性的慈悲。女性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抒情的方式,让这首作品呈现出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
其四、诗歌中家国情怀的映衬和情感淬炼的互为照应。不能不说,前者是宏阔的、高蹈的意向组合,而后者则是凝练的温婉的涓涓细流。这种大与小、远与近、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融合,造就了诗歌整体的和谐与大美情怀的确立。事实上,在诗歌的表现上,愈是高远的瞻望、寄托,就愈加衬托出诗人真实情感的迸射状态,冷却之后,这种状态转变为一种细腻的真实和热度之后淬火的性质。此时的诗歌从整体上审视,恰到好处,不需要喋喋不休赘述,只需要茫茫历史天空的补白与浩瀚想象的填充:
沿着长城的羽翼,拾阶而上的
是我昨夜整装起来的思想
我要像战士一样/
提长矛,登月色,观敌瞭阵
识破云里雾里的阴谋
一杆大枪升起望京楼的威仪
猎猎风起,我必须面向北方
护卫两翼之下的家乡,父母
和那道柔软的炊烟
一把骨头和热血已经是长城的了
埋下脸颊的英雄再也咽不下
一壶烧酒的香味
那夕阳喷吐出的金蛇,是一节一节的长城
在我指腹里漫步
我要攥紧千年战事里的沉浮
在沉重的心事中,推开一抹红头巾的艳丽
让冒烟的头颅生出一道闪电
无数的白骨被一阵清风悄悄掩埋
鸽子撞破一朵白云
翅膀划开蓝天的高度
还我江山又一个“固若金汤”的称号
此时,我的灵魂就嫁接在一个
长城守护者的身上
胸佩红花,在防御体系里坐正身姿
暗指一道密令
宣告下一页行程的路径。它向上
蓬勃,鲜嫩而庄严
到此,万马奔腾
需要朝拜的依然是历史留下的果实
——(琴墨《沿着长城拾阶而上》)
在此,诗人必须要将沉重和存在留给历史,留给全部的关于想象的疆域或诗人的另一个世界(神的世界)。诗人要拿自己的体温捂热那些冰冷的沉睡文字的同时,还要去温暖一颗苍茫的心灵和冷酷的现实社会,这就是著名的诗歌评论家谢冕老师所说的“诗歌要给人温暖”的含义,可喜可贺的是,琴墨在自己的诗歌中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其五、从广义的角度讲,在琴墨的生命中始终都在履行着“拾级而上”的意念。那是一种豁达、飘逸的为了诗歌而存在的瑰丽的姿态,它由生命和情感所生成,始终在完成一种“向上”的夙愿。沿着长城拾级而上,其实就是诗人沿着自己的灵魂拾级而上,而魂灵的台阶不是光阴的堆积,一定是诗人在自己血肉中历练、培植出来的诗歌。从这个意义上讲,作品中长城的高度,就应该是诗人诗歌的高度,生命的高度,信念的高度甚至是灵魂的高度。
一家之言,谬误之处愿与方家商榷。
2018/12/7
于北京一觉书屋
著名诗人、评论家绿岛(资料图)
绿岛简介: 绿岛,著名诗人、评论家。现为中国萧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华夏新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艺术家》杂志主编,《新国风》诗刊副主编,《伊甸园》詩刊总编辑等职。出版诗集、散文集、评论集等著作十余部。长诗《骨头的硬度》(鲁迅诗传)获“中国当代首届长诗金奖”大赛金奖。
崇尚自由、独立意志下的心灵写作,强调诗人和他的作品(诗歌)要有社会良知和道德底线。绿岛认为:诗人有维护诗歌尊严和其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和义务,诗人全部的话语权是作品(诗歌),而决非诗歌以外的东西。
编辑短评:
现发表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绿岛先生释解与评论北京诗人郝洪艳(琴墨)的获奖作品。洋洋洒洒数千言,【琴墨,一个执意拿诗歌去丈量灵魂高度的诗人——诗歌<沿着长城拾阶而上>自我超越的启示】旨在倡导进行一番诗坛之上讨论性的诗创活动的关注。
密云诗人琴墨是在长城脚下成长起来的女诗人。历经数百年烽烟熏染的长城,给了长城女儿太多太多的心灵感悟,甚至是一种人生历练中“拾阶而上”的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的灌输滋养!诗歌《沿着长城拾阶而上》曾多次受到诗歌评论界大家的首肯,恰恰说明我们的伟大民族不可或缺长城精神,不可或缺长城精神的守护者!
琴墨,作为一位女性诗人能够站在审视历史的高度,用刚柔相济的诗性丰满的感人至深的诗句去歌颂长城守护者,足以见琴墨诗人对诗歌意象认知的俯瞰高度。
绿岛诗人大篇幅地解析《沿着长城拾阶而上》,意在呼吁诗歌写作者关切传统与当代的大题材;意在鼓励诗者沉下心思用新的视角去观察社会;意在提醒诗人别沾沾自喜地故步自封;意在引导诗歌创作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妄自菲薄。
评论家绿岛先生拿琴墨诗人的优秀作品举例。就是要提倡诗歌向上勇于攀越的高度,就是准确说明作为一位优秀诗人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嬗变和突围的过程。突破自我、解放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质变过程,正是一位诗人所必须磨砺而重生的历程。哪怕是痛苦而难耐,哪怕是颠覆而蜕变,也是要必须经历的攀爬。
我们感谢诗评家绿岛先生的执著坚韧的一而惯之,感谢诗人绿岛先生认真严谨的批评理念,感谢编者同行绿岛先生精准到位且意味深远的诗歌评论。
相信看过此诗歌评论的诗作者,一定会有创作理念上的新收益。
我们也相信,诗人郝洪艳(琴墨)不负众望。一定会在超越自己的进程中,走向诗歌创作的理性之路。一定会在腾跃变幻的诗歌意象中,保持并发扬自己的个性风格。一定会叫诗歌的“翅膀划破蓝天的高度”!
【编辑:华夏快讯网】